天天播报:这年头,怎么狗的演技比人还好啊!
2023-04-05 02:00:05来源:正点观影
十部翻拍,九部翻车。
(资料图片)
理所当然的,我一开始并不看好这部国产版《忠犬八公》。
因为“忠犬八公”这个IP实在太经典了。
前有日本版的《忠犬八公物语》,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,至今仍是豆瓣TOP250。
后有美版的《忠犬八公的故事》,力压众多“影史经典”,高居豆瓣TOP250的第12名。
珠玉在前,国产版根本没有可以超越的空间。
本以为这次翻拍不过是“东施效颦”,没想到成品超出预期,甚至小有惊喜。
忠犬八公
《忠犬八公》拥有强大的制作班底。
两位“重量级”主演,冯小刚、陈冲。
前者不止是才华横溢的导演,也曾凭借《老炮儿》拿过金马影帝,后者年纪轻轻就凭借《末代皇帝》进入国际视野,拥有众多影后头衔。
导演徐昂,在翻拍上是有一些本事的。
2015年,他翻拍影史经典《十二怒汉》的国产版本《十二公民》,这部电影被罗马国际电影节评选为“当代电影”单元最佳影片,是史上第一部拿下该电影节最高奖的中国影片。
这样的班底,决定了这部电影的“下限”不会太低。
至于“上限”能高到哪,就要看剧本质量了。
翻拍经典,最令人担忧的是“本土化改编”。
国产版本《忠犬八公》将故事设定在山城重庆,一个烟火气息十足的城市。
这里的人们喜欢打麻将,于是“八公”的名字被改成了麻将当中的“八筒”。
“八筒”是一只中华田园犬小奶狗,被大学教授陈敬修 (冯小刚 饰)偶然捡到。
本来是要送养的,但领养的人把它抓去店里做狗肉吃,陈教授又把它救了回来。
家里的女主人李佳珍 (陈冲 饰)不喜欢狗,但陈教授坚持留下八筒,并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。
他亲手给八筒做饭,给它洗澡,陪它玩。
八筒回报了陈教授最高的忠诚和爱,它每天目送陈教授搭乘过江索道去上班,然后在车站等着主人下班。
随着时间流逝,人和狗之间建立了深刻的情感羁绊。
但陈教授猝然离世,让这个温馨的故事开始走向悲情。
八筒不知道陈教授永远不会再回来了,它依然每天都去车站等待主人,一等就是十年,直到去世。
和美版相比,《忠犬八公》的本土化并不逊色。
影片将八筒的一生和时代变迁联系到一起,八筒有点像《铃芽之旅》中坚守废墟的猫咪大臣,寄托了创作者对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感怀。
八筒的家乡在三峡水库区,它曾见证过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,从各色各样的市民,到人们的娱乐消遣、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……
但随着三峡建设,故土被江水淹没,老屋被挖掘机铲平,曾经的家园化为废墟。
家人四散,唯有八筒不肯离去,它生于此长于此,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等待一个人。
在八筒漫长的等待岁月中,车站经历了重新装修,报刊亭变成了小卖部,曾经在车站门口揽活的“棒棒”被城市化进程抛弃,没活干,只能回老家。
时代越是飞速往前,八筒在原地的坚守越是感人,它做到了人类难以做到的事情。
它的等待,既是对主人的眷恋,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家园。
除了作为时代的见证者,八筒也是陈教授的家庭“纽带”,它的存在,让家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。
八筒每天叼着报纸在陈教授和妻子之间传信,它的去留问题,让“怕老婆”的男主人第一次和妻子争取自己的权利。
而在陈教授与儿子因为隔阂难以沟通时,是八筒冲到火车站传递了陈教授对儿子的不舍和道别。
以上都是这部电影令人观感舒适的地方,但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。
集中塑造陈教授的形象,围绕他的家庭关系和代际问题叙事。
在家庭关系上花费了太多笔墨,前半部分故事的主视角一直是人类。
至于八筒,则是塑造陈教授“善良、有爱心”的高知分子形象的“工具狗”。
如果这部电影不叫《忠犬八公》,而是叫做《爱狗人士陈教授》,这种叙事当然没问题。
问题就在于,用“狗”做主角把人骗进来,结果故事核心依然是“狗对人类的忠诚和无条件的爱”。
虽然陈教授对狗已经非常好了,远超一般人,但他与八筒的互动,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,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乖巧的“狗儿子”,用狗的陪伴来弥补在代际关系中因为沟通问题导致的孤独感,目的依然是“利己”。
至于陈教授的家人,对八筒更加感情淡漠,还不如车站旁边的报刊亭老板和“棒棒”。
比如陈教授的女儿女婿,因为八筒拆了一次家就把它送到乡下,说的难听点就是遗弃。
陈教授的儿子,和八筒的互动多一些,照理说感情应该更深,但直到八筒去世,也没见他流过一滴眼泪。
一起经历了那么多,对他们来说,八筒仍然不是“家人”,只是一条对父亲很忠诚的狗。
当然站在人类的视角,一条流浪狗能够被人善待已经很难得,怎么能奢望更多。
《忠犬八公》虽然有遗憾,但狗的故事无论怎么拍,总是很容易赚到观众的眼泪。
毕竟,谁能拒绝一只可爱修狗勾眼含热泪的样子呢。
豆瓣8.0的成绩,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
最后,建议观看这部电影的人,一定要多带点纸巾,本人哭完了两包纸。
这年头,怎么狗的演技比人还好啊!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关键词: